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从1921年到2022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
汲取力量,一路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到四川考察,为四川发展把脉定向。
牢记总书记嘱托,书写成都新答卷。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成都发布今起推出“我家门前——殷殷嘱托,民心答卷”主题报道,听人们讲述“我家门前”一条路、一座桥、一座地铁站、一个公园的变化,记录践行嘱托十年间的成都故事,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成都的生动实践。
“那儿,就是我的家。”
24岁的王文莹站在四川天府新区规划厅(以下简称“规划厅”)外的廊道上,眯眼望着兴隆湖北岸一角。那里是兴隆街道,以前的兴隆镇。
“你很难想象,过去这里什么都没有,全是农田和一片水洼。”在她的记忆中,以前,兴隆镇上大多是小楼房和砖瓦房,周围全是农田。镇上最高的建筑,是一个三四层高的超市。现在,那些破败的景象早已不见踪迹。湖边的地标建筑,已变成232米高的财富大厦。
住在四川天府新区兴隆街道保水社区的王文莹,是地地道道的兴隆湖“原住民”,也是规划厅的讲解员。她工作的地方,就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理念的地方。
▲四川天府新区规划厅讲解员王文莹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2022年3月,《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正式发布,明确支持成都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和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过去几年来,成都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带动了家门前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变化让她觉得,自己和这个城市一样,在奋进着。
采访这天,天气晴好。
波光粼粼的湖面之上,不时有各种水鸟飞过。清澈的湖面下,水草摇曳,鱼群穿行。向东,可见郁郁葱葱的龙泉山,向西,可望莽莽起伏的西岭雪山。
记者见到王文莹时,她正站在规划厅外的廊道上,眺望对岸沿湖生长的西部(成都)科学城。天蓝水清,美得像一幅画。
眼前的景色与小时候的记忆重叠,已经完全变了副模样。唯一让她能认出的,是湖底依稀可辨的鹿溪河河道。
发源于龙泉山脚下的鹿溪河,蜿蜒流淌近80公里后,从黄龙溪汇入锦江。这条河属于都江堰水系府河左岸支流,也是过境四川天府新区的第二大河流。如今兴隆湖所在的区域,本是鹿溪河流域的一处泄洪洼地。
王文莹记得,因安全原因,小时候如果和小伙伴相约来河边玩水,是要被家长责骂的。有一次,她偷偷跑来玩水,河水还冲跑了她的一只凉鞋。那一年11月,兴隆湖项目动工。与此同时,四川天府新区对鹿溪河上游河段生态进行修复,先后启动实施“重拳治水”“农村面源污染专项治理”等治污行动,同步有序推进鹿溪河沿线截污管网、四川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建设以及乡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
▲现在的兴隆湖
第二年10月,四川天府新区正式获批,成为第11个国家级新区,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四川天府新区获批那一年,王文莹刚好16岁,还在双流艺体中学上高中。节假日回家,路过机器轰鸣的施工现场,青春懵懂的她,从未想象过兴隆湖之后的模样。
2017年年底,四川天府新区对城市规划进行迭代升级,联合来自同济规划院的设计团队,结合此前的规划建设经验,重新调整了城市规划思路,将原本沿道路布局方案,转变为“沿河”“沿绿”布局新模式。如此,河流、湖泊、绿地在四川天府新区都不再是城市的后花园,而是城市空间,而且具有可以带动产业发展的功能。这一模式的转变,使得城市与山水真正融合在同一维度下,也是从底层逻辑上重塑城市形态的关键之举。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天府新区考察,在兴隆湖畔,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建设“公园城市”的理念。
▲四川天府新区
按照鹿溪河全流域水环境治理总体规划,2020年8月,兴隆湖水生态综合提升工程正式启动。也是这一年,时年22岁的王文莹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她看到家门前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看到诸多机会,最终选择回到兴隆湖畔,成为四川天府新区规划厅的讲解员,为参观调研团队讲解四川天府新区的发展规划和未来发展。王文莹刚入职时,兴隆湖水生态综合提升工程刚刚启动,湖边拉起了高高的围挡。14个月后,兴隆湖“换妆归来”,不仅面貌再次大变样,兴隆湖的水质还从IV类水变成了现在的总体III类水。“综合提升后,水质有了肉眼可见的变化。你看,因地形原因,在不同的地方,湖的颜色是不同的。”她带记者走到湖边,湖面在阳光下呈现出深浅不一的颜色。通过邻水营城、兴利除害、蓄水成湖,如今,兴隆湖已形成水域面积约4500亩、湖区面积6500亩、蓄水量达670万立方米的生态湖泊,也成了绝佳的观鸟胜地——经过打造的兴隆湖,鸟类从52种、几千只发展到如今的65种、种群数量超过3万只。
▲现在的兴隆湖
兴隆湖是一池水、一片湖,但它的价值不止于此。从城郊洼地到城市湖泊,从城市湖泊到价值洼地,兴隆湖的华丽蜕变让“生态”正在真正呈现其“价值”。“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四川天府新区也在探索与公园城市形态相匹配的“未来产业”——环湖布局的西部(成都)科学城,已经形成集科研、创新、孵化等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作为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功能布局中的创新策源地,成都科学城也将助力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王文莹说,以前,这里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四川天府新区建设这几年,像她一样选择回乡建设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不止于此,这里还吸纳了大量高层次科研人才。王文莹眺望湖心时,时常能看到这些年轻的建设者们绕着环湖跑道跑步。对于“湖区人”来说,家门前的变化,不仅仅是生态环境变好了,湖面变好看了,还意味着家门前的机会更多,生活品质更高:除了拔地而起的高楼,交通、教育等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完善。在她看来,这也是公园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这些变化,对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普通人来说,都是可感可知的。”她以轨道线网为例,这些年,轨道交通不仅离家越来越近,速度也越来越快。2010年9月,成都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一期工程。这条中国西部地区开通的首条地铁线路,当时只通到了世纪城。如若要去趟春熙路,王文莹需先乘坐T32路公交车到华阳客运站,再转车到世纪城,最后换乘地铁1号线,全程耗时约1个半小时。交通割裂了时空,“那时候,去一趟春熙路,大家都会说‘上成都’。”
▲2010年9月10日,成都地铁1号线开放试乘体验 成都极美小分队 王效 摄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18年。这一年3月,成都地铁1号线3期开通试运营,地铁修到了兴隆湖,“可以非常便捷地坐上地铁直达市区”。约两年后,成都地铁18号线正式运营。在家门口,王文莹就能坐上地铁,50分钟左右就能抵达市区。除了密织的交通网络,随着湖边建筑一同拔地而起的,还有家门前的学校。“以前,这里的教育资源比较稀缺,我是我们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说到这儿,她害羞地笑了笑。她告诉记者,小时候,兴隆湖周围只有兴隆小学及兴隆中学,现在,这两所学校升级成了四川天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西区)及四川天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中学。“对面还有天府一小、湖畔路中学、天府中学。很多社区都多了幼儿园,‘湖区人’不仅在家门口能上学,还能上好学。”
▲市民在兴隆湖湖边散步 成都极美小分队 王效 摄
在参与四川天府新区建设的同时,王文莹也享受着公园城市建设带来的诸多福利。6月中旬,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聚焦兴隆湖畔,在北京演播室里的白岩松,连线兴隆湖畔的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公园建设管理处处长吴江,畅谈公园城市的露营。
兴隆湖畔设置了露营基地。每逢周末,王文莹都能看到大片帐篷在湖边“长”出来。找一片绿地,撑一顶帐篷,在公园露营。“像成都人那样生活”再次在朋友圈刷屏。
除了露营基地,湖边还有诸多“网红打卡点”——湖畔书店、湖滨广场、兴隆长滩、极限运动场……
▲湖畔书店 周勇良 摄
“朋友都非常羡慕我。因为我不仅家在兴隆湖畔,工作也在兴隆湖畔。是真正的‘开窗见湖,推门见绿’。”除了日常休闲,工作日,王文莹会乘坐环湖公交抵达南岸,再步行至规划厅。一路拾级而上,入眼全是葱郁的绿色。用她自己的话来说,那种感觉,“就像是生活在公园中,工作也在公园里。”
“以前从未想过有一天,可以在这么好的环境里生活、工作。感谢党中央给了四川天府新区这个机会。”采访末尾,她眺望着家的方向说,“以前,我也曾想过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闯一闯。但现在,这里有了我留下来的理由。生态价值就是兴隆湖的无价之宝。”
这里,既是她的“心安之处”,也是她的“追梦之地”。
推荐阅读:
○成都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三伏天要来了